唐代诗人寒山在《诗三百三首》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即使改变了外表,其本质依然如故的哲理。在体育界,就曾出现过这样一位极具争议的举重运动员,她虽然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国籍和身份,却始终无法真正割断与故土联系。这位运动员的种种矛盾行为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思考:她为何要如此决绝地否认自己的中国身份?而在退役后金牛速配,为何又频频出现与中国相关的举动?
当今体坛,运动员归化现象已屡见不鲜。这种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移民,运动员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代表其他国家参赛。比如德国篮球队的克里斯·卡曼,英国短跑选手戈登等,都是主动申请并获得新国籍的典型案例。运动员选择归化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人追求更先进的训练条件,有人看重更丰厚的经济回报,也有人是为了获得更多参赛机会。无论出于何种考量,这都体现了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个人选择。
▲克里斯·卡曼在NBA赛场上的英姿
01
展开剩余79%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归化运动员都会对原籍国保持基本的尊重。即使不再代表祖国参赛,他们通常也会与昔日队友保持友好关系。毕竟体育圈是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大家经常会在各种国际赛事中碰面。出于职业素养和人情世故的考虑,很少有运动员会公开否认与原籍国的所有联系。然而,有一位原籍中国的举重运动员却打破了这一常规。她在归化哈萨克斯坦后,不仅代表新东家在奥运会上摘金,更公开宣称自己与中国毫无关系。
这位颇具争议的运动员就是迈娅·马内扎,原名姚丽。1985年,她出生在中国辽宁省阜新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初中时期,姚丽就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天赋,被时任辽宁省举重队主教练朱明武慧眼相中。在朱教练的悉心栽培下,姚丽进入了专业训练体系,开始了她的举重生涯。辽宁省队为她提供了系统的训练计划、专业的器材设备和科学的饮食管理,这些都为她的运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轻时的姚丽在训练中挥汗如雨
02
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姚丽很快在省队中脱颖而出。她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内赛事,并屡创佳绩。后来,随着朱明武教练调任湖南省举重队,姚丽也跟随恩师转战湖南。在湖南省队期间,她和队友赵常玲一起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被公派至哈萨克斯坦进行交流训练。
然而这次交流彻底改变了姚丽的人生轨迹。在哈萨克斯坦期间,她选择归化入籍,更名为迈娅·马内扎,并开始代表哈萨克斯坦参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这位新晋哈萨克斯坦选手一鸣惊人,夺得金牌。此后,她在各项国际赛事中势如破竹,特别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她不仅勇夺冠军,更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达到职业生涯巅峰。
▲迈娅·马内扎在伦敦奥运会领奖台上喜极而泣
夺冠后的媒体采访环节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一位曾在亚运会采访过她的中国记者用中文打招呼,马内扎却置若罔闻。更蹊跷的是,在广州亚运会上还能用流利中文发表感言的她,此时却表现得完全听不懂中文。这种反差让在场媒体大感意外。
03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内扎的言行更加令人困惑。她坚称自己与中国没有任何关联,拒绝回答中文提问,甚至要求主持人规定只能用英语或俄语交流。这一系列举动让国际媒体也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这位奥运冠军为何对中国话题如此敏感。
▲马内扎在比赛中展现惊人爆发力
2016年,马内扎的职业生涯遭遇重创。国际举重联合会查出她在奥运会期间使用兴奋剂,不仅收回了她的奖牌,还处以禁赛处罚。这一丑闻基本宣告了她运动生涯的终结。如今,年近四十的马内扎已在哈萨克斯坦安家落户。她嫁给了一位哈萨克斯坦举重爱好者,育有一子,生活看似美满。更耐人寻味的是,她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分享生活点滴,显示她开设了一家名为Mei Li的中医诊所。诊所里有不少华裔医师,主要提供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
在哈萨克斯坦的生活中,马内扎并未完全切断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她经常携家人参加当地华侨组织的春节庆祝活动,节日期间也会准备中式家宴。更引人注目的是,去年她还带着丈夫回到了故乡辽宁阜新探亲。这些举动与她当年与中国毫无关系的宣言形成了鲜明对比。
▲马内扎一家在春节聚会上的温馨合影
结语
《汉书·叙传上》有云: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举重运动员虽不能真正力敌千钧,但他们承受的训练强度和身心压力确实远超常人,这份艰辛值得尊重。中国作为举重强国,人才济济,竞争激烈。运动员若因发展受限而选择归化他国,本也无可厚非。当今体坛归化现象普遍,多数运动员都能妥善处理新旧身份的关系。但像马内扎这样极力否认出身,却又在退役后频频接触中国文化的行为,确实令人费解。她的故事不仅关乎体育,更折射出身份认同这一永恒命题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汉书·叙传上》
《唐代诗歌选》金牛速配
发布于:天津市选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