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已经大半年时间了启恒配资,现阶段,杜特尔特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其申请保释的进程却停滞不前,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
老杜的教训就在眼前,对俄方也有所启发。近日,俄方就开始提前铺路,要保证普京未来退出一线后,确保不会重蹈老杜的覆辙。

(普京和杜特尔特)
日前,俄罗斯当局就表示,将出台相关政策,禁止俄方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除非这些判决是基于俄罗斯的国际条约或者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知情人士表示,现在俄罗斯政府立法委员会已经批准了这项提案,为此俄方还将修改《俄罗斯联邦司法制度法》第六条。
俄方表示,这项新条款实际上和俄罗斯现有的多边和双边条约是冲突的。从字面上解释来看,新条款的内容就是任何未经俄罗斯参与而做出的外国法院判决,都不会被俄方承认和执行,这也就意味着所谓国际刑事法院对俄方的判决将无法生效。同时俄方还强调,该条款将优先于国际条约。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条款并不是排除所有国际和外国法院,而是仅针对个别由外国或国际组织设立的、未经俄罗斯参与或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批准的法院。
俄方表态也非常明确启恒配资,俄罗斯这一类法案的出现,就是针对欧盟所谓为追究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责任而设立特别法庭这一倡议的。
对于俄方来讲,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选择修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到了杜特尔特的艰难处境。
菲律宾和俄罗斯不同的一点是,过去菲律宾曾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但之后菲方宣布退出。在老杜被捕之后,其律师团队也一直在强调这一点,试图证明国际刑事法院对杜特尔特没有管辖权,争取将其无罪释放,但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老杜的保释申请一次次遭到驳回,回国基本无望。

(俄方出台新法案)
而俄罗斯这边,虽然没有和海牙签约,但其和国际刑事法院也曾有过短暂的接触。
在2000年的时候,俄罗斯曾签署过《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但签署只是第一步,后续并没有在俄罗斯国内完成正式的批准程序,所以《罗马规约》对俄罗斯从未正式生效过。
到了2016年,普京总统签署命令,正式宣布俄罗斯拒绝加入《罗马规约》。2023年,海牙法院对普京发出逮捕令,俄方反应强烈,明确指出该逮捕令非法且无效,拒绝承认海牙的司法管辖权,彻底和该法院决裂。
从俄方的角度来看,这次推进的新法案,本质上是俄罗斯进一步用法律明确自己的管辖权主权。核心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告诉国际社会,在俄罗斯境内,任何判决有没有法律效力,都得由俄罗斯自己说了算。这其实就是对海牙逮捕令的直接回应,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证明之前强调的“逮捕令非法”不是空口说说,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法律依据可以对抗。
而对于普京个人来说,这项法案的通过,也能给他的安全增添一层重要保障。
自从海牙法院发出逮捕令后,普京的出访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比如今年的金砖国家峰会在巴西举办,作为金砖成员国的领导人,普京原本计划亲自赴巴西参会,但巴西是《罗马规约》的缔约国,按照规约要求,理论上有义务执行海牙的逮捕令。即便后来巴西政府表达了欢迎普京参会的态度,却没法给出“绝对不会逮捕”的法律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最终只能改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峰会,没能亲自到场。
这也能看出来,虽然俄方一直强调逮捕令非法,但这份文件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普京的外交活动空间,让他的出访多了很多顾虑。但等这项新法案生效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普京之后出访会更从容,即便去的是《罗马规约》的签约国,这些国家内部也会因为俄方的新法案,就“要不要执行逮捕令”引发更复杂的法律和政治辩论。毕竟一旦涉及主权国家的国内法与国际规约的冲突,执行起来就会顾虑重重,实际操作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自然也就很难贸然对普京采取行动。

(普京视频参会)
最后,俄方的这次修宪,不只是针对当下的逮捕令争议,更像是一次“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它既明确了俄罗斯在司法主权上的底线,也给其他可能被国际司法机构“针对性对待”的国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强化国内立法,就能有效抵御外部司法权力的干涉。
说到底,俄罗斯的这个选择,本质上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务实做法。用国内法给自己筑起一道防护墙,既回应了眼前的危机,也为以后的外交活动扫清了不少障碍。
选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